-
中医体检的有什么利弊?
发布日期:1255536000来源:
-
中医体检有何利弊
中医体检是新条件下中医适应医疗市场需求的有益尝试,有着极大的市场空间和适应群体,但由于中医的失语,使这条体检之路显得漫漫修远。理论艰深导致“学术失语”
我这里说的学术失语症,是指因中医的学术语言艰深晦涩,不管是一般民众还是科技人员,都因对其理解困难不愿使用,常常使中医学术语言在民众或科技人员中产生歧义,也使中医学在与其它学术体系发生碰撞时,导致中医学术语术的话语权丧失,逼得中医很多时候只能套用其它学科的学术话语来解释中医自己的学术理论,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中医体检所作的结论不是中医语言,或虽是中医语言,却词不达意,往往另生枝节。比如“陈女士是福州一家外贸公司的经理,近日,她去做了个中医体检。医生一番把脉看舌问诊之后说,陈女士的脏腑没啥问题,只不过工作太忙引发了月经不调、神经衰弱,中药调理一下就可以了。”(《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7月29日)。根据中医理论,外在的病症表现,往往是内部脏器病变的结果,名之曰“有诸内必有诸外”。既然已经“月经不调”、“神经衰弱”(注:应属中医“郁证”范畴),怎么会“脏腑没啥问题”?显然,这就是中医学术失语后,套用西医方法来解释中医临床现象所引发的矛盾。的确,用西医学术语言来解读,就实体的脏腑而言,真的“没啥问题”。问题在于,体检过后,病人是相信“脏腑没啥问题”的西医,还是相信脏腑有问题导致了“月经不调”、“郁证”(类似西医的“神经衰弱”)的中医。如果相信中医,那中医的脏腑又指的是什么?
他与西医的脏腑又有什么不同?类似这些问题很是让病人难以捉摸。中医不想学术失语,其语言又很难让人读懂;要想让人读懂,要么套用人家的语言,要么涉嫌学术内涵走样变性,可见中医体检要真正走向全社会,就不得迈过这道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