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方舟体检,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乙肝阻断应从孕妇做起

发布日期:1262793600来源: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人群感染率占10%~20%。这些乙型肝炎患者中,1/3来源于母婴传播,2/3来源于幼年时期的水平传播。母婴传播自然成为乙型肝炎妈妈的心头病。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有以下途径:
    一、宫前感染。研究表明乙肝病毒可感染卵母细胞或精子,有将直接传给胎儿的可能性。根据胚胎学研究推断,宫前感染的新生儿处于免疫耐受状态,故不会引起肝细胞损害,肝功能正常,肝组织学检查正常,成为慢性携带者。
  二、宫内传播。即孕妇体内的乙肝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以往认为这种传播并不多见,而近年来的研究证明,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率高达20%左右,尤其是怀孕后期患有急性肝炎的孕妇、“大三阳”孕妇或羊水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宫内传播率更高。这些新生儿出生时脐血中的乙肝表面抗原即呈阳性。
   三、产时传播。胎儿在分娩过程受感染是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占母婴传播的40%~60%。这是由于胎儿在通过母亲产道时,吞咽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羊水及阴道分泌物,或分娩过程中胎盘血管破裂,母血渗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而“大三阳”孕妇或“小三阳”孕妇乙肝表面抗原滴度很高,或分娩过程较长时,胎儿受感染的机会就更大了。这些婴儿在出生3个月左右,血中乙肝表面抗原即转为阳性。
 四、上行感染。调查显示,在第二孕程(孕中期)有5次及以上性行为,孕母发生宫内感染的风险是两次或以下性行为孕母的5倍,提示孕期性行为是上行感染的重要原因。
   五、产后传播。主要是通过母婴接触,使病毒感染新生儿,常见于接触母亲唾液和母乳喂养。
  乙型肝炎虽然存在着一定的母婴传播,但通过妥善的处理,可大大减少乃至避免母婴传播的发生。乙型肝炎妈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一、孕前咨询。准备怀孕前,乙型肝炎妇女应到医院产科找相关专家咨询并进行检查,确定病情是否适合妊娠,以保证怀孕后病情不会恶化,并尽可能减少母婴传播。一般情况下,肝炎活动期或慢性肝炎已合并肝硬化时不宜妊娠,“大三阳”携带者应尽量治疗至“小三阳”,而“小三阳”患者则应治疗至乙肝表面抗原滴度较低时再怀孕。
  二、孕期处理。乙型肝炎孕妇应定期到医院检查,监测肝功能的变化,如监测乙肝病毒抗原指标、乙肝表面抗原滴度或乙肝病毒DNA的变化。孕期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对预防宫内传播有一定的作用。一般使用方法是在孕28周开始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每4周一次,每次200~400单位。也有人认为从孕16周开始使用。
  三、分娩期监测。乙型肝炎孕妇如果没有产科指征,可选择从阴道分娩,但要尽可能避免产程延长;肝功能异常者,要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凝血功能的改变,以防止肝功能恶化及产后出血;对肝功能异常、“大三阳”或乙肝表面抗原滴度很高的孕妇,为了减少母婴传播,也可考虑剖宫产术。
  四、产后处理及随访。新生儿出生后,即可取脐血检测胎儿乙型肝炎“两对半”及乙肝病毒DNA,以明确是否存在宫内感染。同时,应立即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单位,同时肌肉注射乙肝疫苗。主动免疫加被动免疫。按医生的要求随访1年至1年半。
  五、喂养问题。乙型肝炎妈妈能否母乳喂养的问题目前尚有争议。一般情况下,乙肝病毒携带者、乙型肝炎“小三阳”、乙肝病毒DNA测不到或较低,或乙型肝炎“大三阳”,病毒载量较低而新生儿经过规范的母婴阻断,可以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