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管理的科学依据:
发布日期:1245686400来源:
-
1、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中国古代医学《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已经孕育着“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思想,而“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则与健康风险评估和控制的思路不谋而合。
2、制约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80%以上是可以控制或者改变的因素:根据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和临床社会调查证明,制约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是:
(1)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50%~55%;
(2)环境状况20%~25%;
(3)遗传因素15%~20%;
(4)医疗保健机构的工作10%~15%。
疾病通常是多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疾病的风险因素也可以分为“可以改变的风险因素”与“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可以改变的风险因素”是随着“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的。通过有效的改善个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个人的“可以改变风险因素”的危险性就能得到控制并降低。这构成了健康管理的最基本科学依据。
例如: “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等。 “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包括: BMI 、腰围、血压、血糖、运动水平等。这些可以随着生活行为的改变(如:合理膳食、增加运动、戒烟等)而改变。例如:增加运动量和合理膳食可以降低 BMI 和血压。这些风险因素的降低将降低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如:糖尿病、冠心病、中风和乳腺癌等。
最近WHO发布的一份报告也表明: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专业的预防保健是可以避免的,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早期的发现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3、健康是可以管理的:只要对诱发疾病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那么得病的概率将大大降低。
俗话说"防患于未然",因此,对健康的维护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在疾病没有到来之前的"防患",健康管理正是“防患”的最科学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