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管理与企业
发布日期:1245686400来源:
-
康管理与企业的福利措施息息相关,企业的福利措施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尤其是企业的一些特殊福利待遇,如医疗需求而产生的加薪要求,构成了企业新的支出负担,致使企业每年的健康福利费用逐年上升。这样,企业承担员工离、退、养、病的成本就越来越高,今年与往年相比约增加5%以上,而公费医疗支出的增长速度就显得更快,自1978年以来平均每年增长20.8%。因此,企业的福利措施离不开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将为企业稳步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健康保障。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曾将人类的基本需求分为五大类架构: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needs):对应薪资与福利两大类别;安全需求(safetyneeds):对应身心健康、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等;社会需求(belongingnessneeds):对应团体活动、文艺活动、社会贡献等;尊重需求(esteemneeds):对应各种奖励制度、表彰和鼓励等;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鄄alizationneeds):对应弹性工作制、分红入股、职业生涯规划等。(见图1)
我们不难看出,安全需求处于五大层级的较低级别,其中的健康需求往往更易被忽视,但随着“亚健康”、“过劳死”等新词语的出现,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不得不以这类突发性偶然事件为起点,放远视线,高屋建瓴,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安全需求的满足,如此,才能持续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调动员工工作热情,使员工与企业之间依附性大为增强。
企业的“头脑”正在生病
在《2006-2007年度中国企业家健康状况报告》上显示,企业家颈椎退行性病变异常率达62.84%,大大高于30岁以上社会人群3.8%—17.6%的患病率;超过11%的高级商务人士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另有19%的人平均每天工作10至12个小时;超重或肥胖发病率、血脂异常率、胃肠疾病发病率、脂肪肝发病率等等也都高于全国成人平均发病率,超负荷、大压力的工作,敲响了企业“头脑”健康的警钟。(见图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最活跃的力量———商界,频频遭遇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企业家非正常死亡。一批企业家因积劳成疾而撒手人寰,“出师未捷身先死”,2001年,青岛啤酒前总裁彭作义在游泳时死于突发的心脏病;2004年11月,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患肠癌去世;2004年4月,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猝死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2004年10月,汤臣集团董事长汤君年因工作压力和糖尿病并发症去世。企业家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其健康状况关系到组织的存亡和社会的发展,他们的壮年早逝,对于他们的家人来说是永远失去了亲人;对于他们所在的公司来说是永远失去了曾经领导公司蓬勃向上的领军人;对于社会,是永远失去了一批创造个人价值的同时创造巨大社会价值的精英。正当中年的他们不仅是家庭的顶梁柱,而且是公司成败的关键、社会财富的缔造者,正是由于责任,使他们过度劳累和精神高度紧张,也导致了这群企业管理者极其令人担忧的健康状况,由企业家非正常死亡引发的对企业和企业家的健康管理显得非常迫切。
一起起“意外死亡”的背后,折射出企业对于员工健康管理的缺失,即疾病预防的环节。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报告:人类1/3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1/3的疾病通过早期的发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1/3的疾病通过积极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这就给我们的企业管理提出了一个健康管理的要求,因为只有通过健康管理,才可以帮助健康人群及亚健康人群建立有序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风险状态,预防和延缓疾病的发生;而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则通过就医服务的安排以及诊疗后的康复指导,尽快地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