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大鱼大肉会得直肠癌吗?
发布日期:1253894400来源:
-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低位直肠癌所占比例最大。对付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手段是“一刀切”,以前除了切除肿瘤外还被迫将患者的肛门一并切掉,患者只能拖着“便袋”生活,度日艰难。
随着直肠癌手术“保肛运动”的兴起,近年来部分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可以“切掉肿瘤,留下肛门”,但手术中容易伤害到肛门内括约肌和神经,病人手术后往往出现肛门功能不佳:大便次数控制不了,一天到晚跑厕所,也活得很痛苦。
直肠癌发病率上升快 或与大鱼大肉饮食有关
有人称直肠癌为“生活方式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结构的改变,直肠癌的发病率上升得很快。
刘海鹰介绍说,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老百姓的食谱向西方国家靠拢,青菜、粗粮吃得少了,大鱼大肉、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多了,直肠癌的发病情况也向西方国家靠拢。在全球范围内,肠癌高居癌症排行榜的第三位,仅次于肺癌和胃癌。而在肠癌中,直肠癌约占三分之一。
“直肠癌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确切,趋向于认为与饮食方式有关。”刘海鹰说,人们进食的肠道纤维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大便更好地排空。当肠道纤维缺乏时,大便不能顺畅排通,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导致毒素积聚、细胞病变,有可能引发直肠癌。此外,直肠癌的诱发因素还有直肠息肉恶化、直肠腺瘤恶变等。
困境 手术伤肛门 排便成难题
在恶性肿瘤中,直肠癌算是比较好治的,术后5年存活率有55%~75%。但留下一条命的患者却发现:由于手术伤到肛门,自己每天的大便成了大难题。
“正常的直肠有15~18厘米,医学上分为上中下三段。其中接近肛门的那段5厘米长的直肠称为低位直肠,在直肠癌里低位直肠癌是最难对付的。”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主任刘海鹰表示,正因为这段发生癌变的直肠靠近肛门,以前在手术时为根除肿瘤往往要将肛门也切掉。没了肛门的病人,只能每天拖着一个“便袋”生活,不仅肉体痛苦,还觉得丧失尊严。
近年来,医学界直肠癌手术的“保肛运动”呼声很高。刘海鹰介绍说,目前,对部分低位直肠癌可以做保肛手术,“但这些保肛手术效果不一,有的可以很好地保留患者的肛门功能,也有不少手术虽然保留了患者的肛门,但效果却比较差。”刘海鹰解释说,这是因为这些手术方式容易损害患者的肛门内括约肌和神经,从而损伤肛门功能。
保肛效果不好病人很辛苦
如果保肛效果不好,患者也会过得很辛苦。刘海鹰说,最明显的表现是病人控制不了大便次数,往往一天拉十几次大便,白天几乎每小时一次,而且每次都觉得拉不干净。
“有时一些保肛手术效果十分不好,病人虽然保留了肛门,但肛门功能基本是废的,更是生不如死。”刘海鹰说,保肛效果特别不好的患者,不仅不能控制肛门的功能,而且肛门基本上就像个敞开的“伤口”,粪水不断往外流,屁股周围整天都是腥臭的。
小贴士
排便习惯改变应警惕直肠癌
“直肠癌虽然高发,但幸好它在癌症里是容易被发现的。直肠靠近肛门,一有什么风吹草动,肛门就容易出血。”刘海鹰笑言。但他也提醒,直肠癌也容易与痔疮混淆。许多人发现便血了,往往误认为是痔疮,一般很少想到是直肠癌。
其实痔疮和直肠癌的便血有所不同:痔疮的血一般是鲜红色,直肠癌的血一般比痔疮的血偏暗;痔疮的血往往一滴一滴,直肠癌的血量有时偏多;痔疮的血一般没有黏液,但直肠癌的便血常带有黏液。刘海鹰提醒,不管如何,一旦发现便血症状,应该找医生确诊。
除便血外,发现大便习惯改变,排便不通畅不规律,一会儿干一会儿稀,同时伴有便秘腹泻等,也应留意是否患直肠癌。检查直肠癌的手段有直肠指检和直肠镜检。